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做“两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需要在“尊绿”“添绿”“活绿”上下文章,以“点绿成金”之神笔,擘画青山如黛、绿水盈盈的新画卷。
以“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智慧,填充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底色。从“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自然哲学,再到“兼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哲理。绿进沙退,万亩松林郁郁葱葱,是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遵循生态规律创造的绿色奇迹;十年禁渔,江豚腾跃,是长江流域顺应生物繁衍规律的明智之举。“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画好绿色发展的一张图,守好生态文明的一片土,需要在“尊绿”上坚守如一,在“顺绿”上守好底线,做到“顺时”“不违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系统观念,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田园风光。
以“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的潜功,造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显功。“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绘就绿水青山的“斑斓画卷”,贵在坚持,重在行动。“一树一人”的巡护救护,让一株株古树历经风雨始终苍翠如昔;治沙英雄石光银40多年扎根大漠,让漫漫黄沙实现了“沙退人进”的蜕变;蓝天保卫战的攻坚克难,让雾霾重重实现了蓝天常驻的巨变……一棵树、一座林、一片天,演绎着中国人在生态建设中的勠力同心,久久为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的转变,靠的是建设者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潜功,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精彩蝶变,靠的是基层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一以贯之。建设绿水青山,需要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急功近利,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定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力,做好“保绿”的大工程,写好“添绿”的新文章,还老百姓繁星闪烁,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
以“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增进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福祉。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小小刺梨巧治石漠,实现石漠变青山,是贵州荒漠治理的创新探索;间间民宿带活经济,实现“点绿成金”,是浙江桐庐激活乡村振兴的一剂“良药”。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安吉,群山叠翠,溪水潺潺,昔日“烟尘笼罩,污水横流”的安吉如何实现“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精彩蜕变?靠的是“挖石头”到“赏风景”的思路转变。“咖啡+露营”为美丽乡村注入了经济新活力,“夜游”项目唤醒了“沉睡”乡村的美丽风景,安吉的“新玩法”“新模式”打开了生态利民的新思路,也填满了人民群众的“富口袋”。实现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基层干部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在“活绿”上打破束缚,在“用绿”上精准发力,用文化创意点缀绿水青山,聚合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