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成效,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走深走实,指导监管企业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探索、稳妥开展符合企业特点和实际的中长期激励,有效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省国资委在西宁举办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政策解读暨实践运用培训班。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栾风江出席培训会议并讲话,各市州工信、国资委相关人员,各监管企业集团分管领导及所属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省国资委相关处室人员10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国内知名培训机构对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工具进行了专业培训,重点解读了中长期激励的概念和种类、主要政策路径与实践趋势,并结合企业典型案例介绍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和跟投机制等激励工具的运用,培训针对性强、案例丰富,对下一步有序推进中长期激励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培训班上,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栾风江就监管企业做好中长期激励工作强调,一要提高“三个认识”,增强改革的主动性。要充分认识推行中长期激励,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实际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二要坚持“三个锚定”,提升改革的实效性。推进中长期激励,要锚定改革创新,绑定员工行为与战略规划,锚定持续激励,绑定关键人才与长远发展,锚定成果转化,绑定价值共享和风险共担,实现严格考核、刚性兑现,构建企业和员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价值共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员工归属感、责任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三要把握“四个原则”,增强改革的保障性。为确保中长期激励落实落地,要坚持依法合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确保公平合理,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结合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机制等实际情况,积极稳妥推进,灵活运用各项政策,要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作为中长期激励的最终目标,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方位激发企业活力,努力开创企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来源:青海省国资委)